Home

Ryan Hoo

Android Software Engineer, also a mediocre Product Manager and Designer

Home About Github

23 Dec 2015
Ryan, You Know Nothing

原文来自我在 Github 参与百万兄 @liaohuqiu 举办的 2015 年终总结活动

https://github.com/winter-fall/Bye2015Hi2016/issues/20

很久没有写博客了,现在动笔,也不免思绪纷飞,而眼下却只是惶然。

是啊,正是惶然,就是这过去一年的心情写照了。若是要回顾,那得从两年前开始了。

记得 13 年将要毕业的时候,也是这份心情,后来还是很努力的写博客积累经验、攒人气,后来花 7 天时间做了简乐,当时小圈子里叫大神的声音不绝于耳,到一年以后还是有一部分忠实粉丝,专门写邮件来问我,为什么不更新了。

太忙了,我每次都这么说。下次一定更新,做出一个让你们刮目相看的版本,也不辜负你们的支持,我心里暗暗想着。然而这一想便是两年,至今也没有改过一行简乐的代码。很多时候夜深人静,我总是问自己:这两年来,你到底忙了什么?

两年工作

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也太少了,忙碌于琐事,却并没有做什么让自己分外骄傲的事情,看起来充实得不行,仔细想想却拿不出什么值得一说的。

杭州 · 萧山

13 年 4 月,上海、苏州、杭州三地辗转奔波,准确的说其实也只面了 4 家,大学在外企近 1 年的实习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助力,最后终于拿下了心仪的 offer,然后从上海搬到杭州萧山,开始了真正的职业生涯。

刚到公司的时候,连 Mac Mini 的开机键都找不到在哪里,公司的极客文化让我欢喜又敬畏,带我的是前端的工程师,因为他们已经没有 Android 工程师了。现在想来应该庆幸,我师傅给我的帮助或许他自己都不知道,对我产生的影响太大了。以至于很久以后,对待那些患得患失的新手逃避问题的时候,我也会像我师傅那样“吼道”:碰到问题,你应该去解决它,而不是选择逃避。曾经我钟爱玩 Trouble Tricks 来解决问题,并洋洋得意,自那以后,除非不得已,我总要尽可能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然后用我那老气横秋的语调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要解决问题

因为只有我一个 Android 工程师,所有的问题都要自己来解决,Maven 的依赖配置曾经让我崩溃,然而最后还是艰难的开始了项目的正常开发。后来我都不禁好奇,我 boss 那么苛刻的人,哪里来的耐心让我看几个星期的代码。不过还是要感谢他一直对我很好,最后分手虽不愉快,但对我算是有知遇之恩。

一两个月后,公司来了另外一位 Android 工程师,因为年龄差不多大了我 10 岁,所以我索性管他叫大叔,开始他不乐意,后来简直不要太喜欢这个昵称。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配合,我跟大叔的合作就已经很融洽了,那个时候公司的业务并没有重心,产品线拉得非常广,以至于老是有人说那是外包公司。。 这时我已经完全能自己 hold 住一个项目了。boss 召集大家开大会,说要重构项目,准备应对下一轮的需求。这也正是我佩服他一点的地方,非常有魄力,给了我们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专门重构,现在想想都感动得泪流满面。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我跟大叔完成了自动化打包的一套配置,当时是基于 Gradle + Shell + Python 做的,大叔写 Gradle,我师傅写 Shell(他啥都会,而且还不是浮于表面。。就比我大几个月。。),我写 Python。其实也就是干分渠道自动化打包重命名的事情,想想现在还是挺幸福的,只需要 Gradle 就可以完成了。在那之后,业务逻辑和基础服务分层,我就跟大叔分工各自独立负责项目了。最后也是最紧急的一个 Android 项目我只花了一个星期加班加点就做好了,而同期的 iOS 两个人花了差不多一个月,还在演示的时候就 Crash 掉了。

一晃就到 13 年年底了,说起来就几句话,过程中还是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经历,有同事因为私下谈工资的事情被直接开除,另外还有跟离职员工闹纠纷的,走了 10 几个人,要知道我们最多也就 30 来个,总之宝宝心好累,但是 boss 太强势了,谁也不敢多说什么。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资金基本见底,业务并没有好转,新一轮的融资也没有影子,boss 整天黑着脸,想来也可以理解。

直到后来他下定决心彻底转型做 O2O,客户端裁掉 iOS 团队,也就留下大叔、师傅还有我,然后尝试用 Hybrid 混合开发的方式来做 Android、iOS 应用。于是我又开始了学习前端技术的道路,CoffeeScriptAngular JSJadeSass 等等,大叔则专注于 iOS,而技术最为全面的师傅则成了项目的领头人。最后基于 Cordova(Phone Gap) + ionic 的技术方案,以极快的速度迭代了好几版。那个时候产品和设计简直累成狗,有一次一份 157 张图的设计稿贴满了整整两面墙,而这一份设计稿一个月之内迭代了 4 次,光头设计师小哥效率简直爆棚,到现在他依然是我最喜欢的设计师。相比之下,专注与学习新技术的我们,简直幸福。

然而并没有,那个时候压力大到想暴走,人虽然还是云淡风轻的样子,心里已经一片狼藉了。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已经是 14 年 4 月了,大叔有一天吃饭突然抬起头,语气沉重的跟我说:你知道嘛,你师傅要走了。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只是笑笑,想必大叔跟我的心情也是一样。不出意外的,我师傅在 4 月中旬离职了,boss 怎么也没能留下他。而他走了,那一摊前端的任务压在我身上,我觉得喘气都难。

幸运又不幸的是,之前我们不愉快离职的设计师大姐大她男朋友公司缺 Android 工程师,想来想去,也就宝宝我比较靠谱,然后就找上了我。其实我到那个时候还从来没有过冒出要离职的想法,总是觉得要是我都走了,这公司就真完蛋了,不是觉得自己有多重要,而是觉得不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抛弃他们。后来她男朋友给我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在星巴克聊了整整一晚,后来晚上睡觉都感觉有人在我耳边窃窃私语。不过不想拂了他一番好意,简单整理了一下简历给了他,然后约了周末的面试,见到我后来最喜欢的一个老大。最终还是接了 offer,开启了我第一次被某人贩卖的历程,是的,还有第二次。。

一直跟公司的同事关系非常好,我说出离职,他们都表示不舍又支持,毕竟留下来压力太大,希望太渺茫,boss 太苛刻。Boss 在收到我离职邮件的时候劝说了我几乎整整一晚,后来毕竟没能留下我,直到我离开,也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哪怕是一起打桌上足球的时候,也尽量闪避我的目光。而那个时候大叔在斯里兰卡度蜜月,回来才知道,也只是忧伤的聊了很久。

14 年 5 月 26 日,我正式离职。同月 27 日,我入职新公司。

原谅我这么啰嗦,给了那一年太多篇幅,其实现在已经很少会想起了,同事们也不是经常联系,然而那一年对我的经历极为宝贵,那些人包括我的极客又苛刻的年轻老板,都非常非常重要,感谢他们对我的无私帮助与耐心。

杭州 · 上海

新公司的一切都非常棒,RD 团队在杭州拱墅,而总部在上海,天高皇帝远,RD 10 来个人在杭州简直不要太逍遥。CEO 隔几周会出差来杭州,基本就是吃喝玩乐谈需求。这个时候我的税后差不多也到了 5 位数,下血本花了 2000 在公司隔一条马路的地方租了一个单身公寓,每天睡到 10 点睡眼惺忪过个马路就去了公司。

在新公司我以极快的速度跟大家打成一片,获得大家认同靠的是对 Git 的理解,话说我真心很少看见 Git 玩得很好的,除了我师傅,再次感谢他,如果不是他,现在我对 Git 依然只有恐惧与敬畏,而他不过花了一个星期就让我重新认识了 Git。我入职的 Title 是开发工程师,做的依然是 Android 项目,虽然写了一段时间前端,重新拾起似乎也并不费力。前面说到我最喜欢的那个老大依然比我大个 10 岁左右,一副娃娃脸,我管他叫粉嫩的刘叔叔,跟我还有另外两位工程师并称 RD 四大美男子。我的魅力仅限于女同事,而他的魅力简直男女通吃,性格温和包容万物,其实还是让我非常佩服的。到了年底的时候,刘叔叔看我无聊,就让我开始写 iOS,这次是真成了“失足少年”了。技艺未精,所学过于驳杂。

然后由于 RD 在杭州,跟总部的市场、运营部门沟通不畅,交流成本太高,新来的 VP 也是很有魄力,把整个 RD 部门搬到了上海,加薪并解决住房问题。上海办公室的女同事们倒是激动了一把,毕竟我跟刘叔叔在,每天还是能养养眼的(羞涩脸)。于是辗转一圈,还是回到了那个我不喜欢的城市,最喜欢的还是杭州,它给我一种面对恋人的温馨,而上海永远都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只是我回上海之前跟同事们说:杭州太安逸了,趁着年轻,还是去上海吃点苦头吧。

一语成谶,回上海以后,加班到凌晨常有,然后跟同事打车回去,第二天睡到天昏地暗,久而久之,心生疲惫。我问刘叔叔,为什么我们不能把事情放在早上做,而要晚上才拼命呢?然而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到我走也没有解决。期间收到简乐粉丝的邮件,反馈 bug 或者是询问说好的新版本怎么没有,我就索性不回答了。我是一个 24 小时脑子都在转的人,想的会很多,每天都在思考人生。

其实我挺害怕下一年还是这样,我走的时候跟刘叔叔和 CEO 这么说。

选择离开是一件心伤的事情,因为那里每一个同事我都很喜欢,跟 RD 团队的关系更是好得没法说,更不用说偶尔有妹纸请喝奶茶了,然而我并没有能力与决心改变他们做事情的风格与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所以私交归私交,我依然义无反顾的走了。

上海 · 深圳

是的,我之前说到第一次被贩卖,第二次依然是被同一个人卖到现在这家公司的。我来的时候公司还没有创立,但是每一个成员都非常精悍,能独挡一面,有造翻墙工具被喝过茶的,也有微信出来的产品经理,可以徒手画出不逊设计稿的 Sketch 原型,还有微信的设计师,以及在 Apple 工作 7 年的 CEO……公司依然有很多缺陷,大家做事依然有点儿天马行空、理想主义,尽管我们未必能活下来,但是能跟这群人合作,看着一个公司从无到有,哪怕最终归于虚无,也是一种极大的荣耀。

之前谈 offer 的时候约定的条件是我在上海 remoting,然而后来作息非常混乱,并且不想被边缘化,所以还是从上海搬到了深圳。虽然我非常不喜欢深圳,甚至对比之下我都有点儿喜欢上海了,但是到了该沉淀的时候,我会在这边继续奋斗下去的。

关于工作

工作的事情差不多就这样了,篇幅太长了,以至于我很多事情一笔带过。过去两年里精力分散太多,并没有深入研究 iOS 或者 Android,也算是教训吧。不过好在经历的事情多,对于未来的目标反而更清晰了,短期内我将专注于 Android,多多交流分享。不过回想起来,也只能给自己一句评语:

You Know Nothing!

本着无知的态度来求知,Android,本宝宝又回来啦~

英语 · 口语

之前有在外企 1 年的 Android 实习经历,跟老外也说过半生不熟的英语,后来正式工作以后,中文环境渐渐让我失去了对口语的锻炼,直到今年 4 月份,我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把英语口语学好。当时上 Twitter 找 ESL Helper 给我分配 Native Speaker,然后跟他们保持邮件沟通,里面有个在 Microsoft 等各大公司待过的老爷爷级别的工程师对我的工作内容特别感兴趣,每次邮件都超级长,后来因为肺炎他不得不停止邮件沟通。其中他们不止一次邀请我进行视频通话,然而我都拒绝了,我说不想浪费他们的时间在一些超级简单的对话上。

5 月我终于下定决心报了口语培训,花了我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这家培训机构的网站超级搓,真心不知道我怎么就选了他们,大概是觉得 EF 之类的太 fancy,周边福利要多参与才能享受到,而他们只需要接电话跟外教聊天就好了吧。

他们开始给我指配了一位女外教 Clia,后来跟她聊天发现她并不是助教说的美国人,而是菲律宾人,而且责任心不是很强,老是找我微信聊天,然后还“纠正”我正确的语法。后面忍无可忍,把她连带助教一起 fire 掉了。然后指配新的助教外教,新老师 Cris 是纯正的 American,声线超棒,非常激情而且乐于提问题,Clia 基本就是照着问题读,然后我也照着我写好的答案读给她。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我跟 Cris 已经能聊的很嗨了。平时差不多是我 30~40% 他 60%~70% 的话语权比例,这两天他感冒比较严重,基本就只能靠我 blabla 说上半个小时了,还满有挑战性的。他说不能说话了,脑子也晕晕的,当时我说 “Just relax, I will do most of the talking.”,把他感动的不要不要的,孩子长大了真是省心啊。

最开始 6:00 起床,然后上课练口语,然后上班,加班,累成狗睡觉,每天基本只能睡 6 个小时不到,而且我睡眠质量超级差,那段时间真是太苦逼了。由于时间压得紧,其实平时也没有刻意的去阅读提升词汇量以及练习发音,所以进步并不是特别大。然而半年过去,长期的小进步积累下来还是挺显著的。

话说大家平时可能书写 OK,但是一上口说,基本就脑子一片空白,各种语法错乱了,那是因为写的时候可以思考,而说的时候基本就是下意识了,这个还是需要经常锻炼的。我在 add1bit 里建了一个 #english channel,希望能跟大家交流英语学习的经验,顺便给大家纠正一两个语法错误。

家庭 · 责任 · “自由身”

尽管朋友们说看我的气质谈吐完全看不出来我来自农村,但我从来不避讳我的出身,我家里养了几头猪,种了几亩地,我都很自豪的跟他们分享。家里条件一直不好,供我上大学也是父母搏命之举,后来家里盖了新房子,更是负债累累。所以这两年里,除了自己的开销与自我投资,存款基本都上缴了,今年再给家里 5 万差不多就清了。但自己还是对钱没什么感觉,脑子里有印象的自己烧苹果设备、报口语等乱七八糟花了 5 万,给家里零花给姐姐买电脑 1 万多,剩下的钱也不知道花哪里去了。。。不过虽然没剩多少钱,但是总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下,轻松很多。

父母老是担心我在大城市买房买车,但是希望他们不要在外奔波,在家里照顾好一亩三分地,然后每年给他们安排个一两次旅行,让他们有机会做年轻时候不敢奢望的事情,体会下真正的生活与享受。

去年过年回家四处走动,探望村里长辈,闲谈间只觉得他们都已经苍老不堪了,老态毕现,终究是扛不过岁月刀斧,走到了暮年。如他们在那小山村里活了大半辈子,老来仓皇也是无奈且无能为力。而那些奔赴他乡拼搏的,也是觉得冥冥中自有丝线羁绊,束手束脚不得自由。命数冥冥如头悬利刃,那跨过亿万里时空而来的宿命刀下,谁能躲过,谁又甘引颈就戮?

我也挺怕父母到那番境地,枯坐家门口晒太阳,生活没有什么乐趣,默默等待一生的终结。

而于我自己,今年解决了家里的后顾之忧,明年就是真正的“经济自由”了,我也不需要“面向工资”地工作,现在要做的,只是全身心投入提升自己。

下个月 20 号便是 25 岁了,有对于一岁岁长大的惶然,也伴随着更多的责任、信心与期望。

这篇文章记录了我毕业两年的经历,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说,不妨先放在心里,待来日与诸位把酒夜谈。过去这两年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最后还是给了自己一个 You Know Nothing 的评价,见知越多,世界观也逐渐成熟,不管如何,想来都是成长。平时忙碌少有认真的回顾,今日凌晨写写停停,折腾到 4 点,写完最后一句话,已是热泪盈眶。

过往已矣,今日戮力, 诸君,且看来年!

糊瑞安 2015 年 12 月 23 日凌晨


Disqus comments loading...